温子升(496—547年),字鹏举,济阴冤句(今山东菏泽市)人。北魏文学家。与当时文学家邢劭齐名,并称“温邢”;又与邢劭、魏收合称为“北地三才”。
温子升祖籍太原(今山西太原市),为东晋文学家温峤后裔。自幼勤学好读,博览诸子百家,工诗善文,早年在广阳王元渊门下为贱客,后为文学家常景所赏识,渐知名。孝明帝熙平二年(517年),东平王元匡试选御史,800余人应试,温子升中选,由此文名大著。后历任诸王僚属,执掌文翰。孝武帝永熙二年(533年),任侍读兼舍人,迁散骑常侍、中军大将军,后领本州大中正。东魏末年,高澄引温子升为大将军谘议。武定五年(547年),元瑾、刘思逸、荀济等作乱,高澄怀疑温子升预其事,将其逮捕入狱,遂饿死狱中。
温子升生活的时代,在南朝恰值齐梁之际。《北史·文苑传序》叙当时南北文风之不同,曾说“江右宫商发越,贵手清绮;河朔词义贞刚,重乎气质”。温子升的诗文兼有清绮和刚健的特点,十分难能可贵。
温子升无赋,文今存20余篇,多骈体章表碑志,其中《塞陵山寺碑》较著名,庚信“读而写其本”,并说在北朝“唯有塞陵山一片石,堪共语。”(张鷟《朝野佥载》)碑文为颂德而作,内容无可取,而辞藻绚丽,典雅清正,风格近似庾信、徐陵。
温子升诗现存仅11首,其中《捣衣》一诗写捣衣女子对在外征戍丈夫的相思怀念之情,风格清丽,哀婉动人,开-闺怨诗的先河,清人沈德潜说此诗“直是-”(《古诗源》),并非溢美。其他,《春日临池》写景,《咏花蝶》状物,都有一定特色。至于仿乐府民歌而作的《白鼻》、《安定侯曲》内容格调已与南朝民歌异趣,《敦煌乐》、《凉州乐歌》写凉州的繁华和远行的乐趣,则有北歌豪放刚健之气。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评论温子升这类诗作云:“江南声偶既盛,古诗已绝,晋宋风流仅存者,北方一鹏举耳。”(《古诗评选》卷五)
温子升是北朝著名文学家,他的诗文在当时影响较大。司空、济阴王元晖业曾说:“江左文人,宋有颜延之、谢灵运,梁有沈约、任昉,我子升足以陵颜轹谢,含任吐沈。”(《魏书·温子升传》)明人胡应麟评论说:元晖业的话“虽自相夸诩语,然子升文笔艳发,自当为彼中第一人”(《诗薮·外编》卷二)。其作品传至南朝,梁武帝萧衍大相叹赏,直谓“曹植、陆机复生于北土”(《魏书·温子升传》)。阳夏太守傅标出使吐谷浑(在今青海一带),“见其国主床头有书数卷,乃子升文也。”(同上)
温子升诗文,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有集39卷,多亡佚。明人辑有《温侍读集》。另有《永安记》3卷,亦佚。
作品
戏 为 诗
帽上著笼冠,袴上著朱衣。不知是今是,不知非昔非。
白 鼻 騧
少年多好事,揽辔向西都。相逢狭斜路,驻马诣当垆。
结 袜 子
谁能访故剑,会自逐前鱼。裁纨终委箧,织素空有余。
安定侯曲
封疆在上地,钟鼓自相和。美人当窗舞,妖姬掩扇歌。
敦 煌 乐
客从远方来,相随歌且笑。自有敦煌乐,不减安陵调。
凉州乐歌二首
远游武威郡,遥望姑臧城。车马相交错,歌吹日纵横。
路出玉门关,城接龙城坂。但事弦歌乐,谁道山川远。
春日临池
光风动春树,丹霞起暮阴。嵯峨映连璧,飘颻下散金。
徙自临濠渚,空复抚鸣琴。莫知流水曲,谁辩游鱼心。
咏 花 蝶
素蝶向林飞,红花逐风散。花蝶俱不息,红素还相乱。
芬芬共袭予,葳蕤从可玩。不慰行客心,遽动离居欢。
从驾幸金墉城
兹城实佳丽,飞甍自相并。胶葛拥行风,岧峣閟流景。
御沟属清洛,驰道通丹屏。湛淡水成文,参差树交影。
长门久已闭,离宫一何静。细草缘玉阶,高枝荫桐井。
微微夕渚暗,肃肃暮风冷。神行扬翠旂,天临肃清警。
伊臣从下列,逢恩信多幸。康衢虽已泰,弱力将安骋?
捣 衣
长安城中秋夜长,佳人锦石捣流黄。香杵纹砧知远近,传声递响何凄凉。
七夕长河烂,中秋明月光。蠮螉塞边逢候雁,鸳鸯楼上望天狼。